??诮洕鷮W院單招-語文考點《古詩》
海南奧賽單招快訊
就詩歌的發展階段來看,可分為以下兩類:
一、古體詩:漢魏六朝詩通稱為古詩,其中包括漢魏樂府古辭、南北朝樂府民歌和文人詩。其特點是:句數沒有限定,可短可長,押韻的方式比較靈活,可押平聲韻,也可押仄聲韻,鄰近的韻可以通押,一般不講究平仄和對仗。唐以后仍然有詩人仿照古詩進行創作,這一類詩亦被稱為“古體詩”,或“古風”。
二、近體詩:是成熟于唐代的格律詩,它包括律詩和絕句兩類,對句數、句式、平仄、對偶、押韻等方面有嚴格的要求。
詞起源于唐代,最初是民間配樂的歌詞,被稱為曲子詞。唐宋時,懂音樂的詞人是按照樂譜的音律節拍來寫詞的,叫做“填詞”,又名“倚聲”。后來一般的詞人多按照前人作品的字句平仄來填寫,使詞逐漸脫離音樂,而成為詩的別體,因此也被稱為“詩余”。
一、詩律
近體詩多為五言、七言,絕句四句,律詩八句,超過八句的律詩稱為排律或長律,句數必須是雙數。
(一)押韻
近體詩在用韻上非常講究,一般來說,雙句押韻,單句除首句可入韻可不入韻外,其它都不押韻,韻一律都押平聲,韻腳必須用同一韻中的字,不能用鄰韻的字,否則即為“出韻”。用韻是根據當時的語音來劃分的,同音相押。
(二)平仄
講究平仄是近體詩的本質特征之一。古漢語四聲中,上平聲與下平聲歸為“平”;上聲、去聲和入聲歸為“仄”。近體詩交替使用平聲字和仄聲字,其目的是為求得聲調的抑揚頓挫。
(三)對仗
近體詩的對仗要求很嚴格,律詩八句,共分四聯。一般首聯和尾聯不用對仗,中間兩聯要求用對仗。長律與律詩一樣,除首尾兩聯外,一律用對仗。絕句的對仗比較靈活,既可以完全不用,也可以全用,還可以選擇在首聯或尾聯用,但一般用在首聯的為多。
二、詞律
根據詞的分段的不同,可以將詞分為單調、雙調、三疊、四疊幾種類型。單調的詞不分段,如《憶江南》、《如夢令》、《漁歌子》等;雙調的詞分兩段,上段稱前闋或上闋,下段稱后闋或下闋,如《滿江紅》、《菩薩蠻》、《雨霖鈴》等;三疊、四疊指有三段或四段的詞,疊就是段,三疊如《蘭陵王》,四疊只有《鶯啼序》。
根據字數多少分類,詞有小令、中調、長調幾種。一般一首詞五十八字以內稱小令,多為單調;五十九字至九十字稱中調;九十一字以上稱長調。
詞調是寫詞時所依據的樂譜。詞牌是各種詞調的別稱。在詞產生的初期,詞牌與詞所表現的內容往往是相契的,如“漁歌子”詠泛舟,“更漏子”詠夜等,詞牌也就是詞的題目,但后來詞牌與原來的內容脫離,多只用來標明詞調,詞人如果另寫有具體題目或簡陳詞意的小序,須在詞牌下單列。所以詞牌的主要作用就體現在規定詞的句式、平仄、韻律方面。